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/ 分类-针灸学习 / 正文

靳三针疗法的临床应用

靳三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详解: 闭叁针与脱叁针 穴组:十宣、涌泉、人中 部位:十宣,在十指尖端。 涌泉,在足底正中线前1/3与后2/3之交点处。 人中(见面瘫针)。 主冶:中风、昏迷不醒,休克。 针法:十宣进针2分,捻针并放血3滴,涌泉直刺0.8-1寸,强捻针。人中直刺0.5寸。 穴组:百会、神阙、人中 部位:百会:两耳尖直上头部正中。 神阙:脐窝中间。 人中:(见闭叁针)。 主治:中风脱症(面色苍白、四肢阙冷、大汗如淋、脉微细迟)。 针法:以灸爲主,回阳复脉,百会、神阙用隔盐灸、或隔姜灸、艾炷宜稍大。一次灸10壮。人中嚮上斜刺0.5~0.8寸,留针,捻针,脱叁针以脉腹汗止,肢暖、清醒爲度,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。 背叁针 穴组:大杼、风门、肺俞。 位置:大杼,在背部,第一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开1.5寸。风门,在背部,第二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开1.5寸。肺俞,在背部,第叁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开1.5寸。 主治: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背痛。 针法:嚮嵴柱方嚮斜刺0.5-0.7寸。不能深刺,防伤内脏。 眼叁针 位置: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。眼Ⅱ在瞳孔直下,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。眼Ⅲ,目正视,瞳孔直上,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。 主治:视神经萎缩,视网膜炎,黄斑变性,弱视等内眼疾病。 针法:凡刺眼叁针均嘱患者闭目,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,右手持针,缓慢捻转进针。进针后不作捻转,提插,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。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,以防出血。针眼Ⅰ轻推眼球嚮外侧固定,缓慢垂直进针1-1.2寸。针眼Ⅱ轻推眼球嚮上方固定,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-1.2寸。针尖可嚮上斜进。针眼Ⅲ,轻推眼球嚮下固定,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-1.2寸。针尖可先嚮上微斜进,再嚮后斜进。 智叁针 穴组:神庭穴爲第一针,左右两本穴神爲第二、第叁针。 部位:神庭,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。本神,在头部,当前发际上0.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叁分之二与外叁分之一的交点处。 主治:智力低下,精神障碍。 针法:针尖嚮下或嚮上平刺0.8-1寸深,捻转针法 四神针 位置: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.5。 主治:智力低下、痴呆、头痛,头晕。 针法:针尖嚮外方斜刺0.8-1寸。 颞叁针 位置: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爲第一针,在第一针水平嚮前后各旁开一寸爲第二、第叁针。 主治:脑血管意外后遗症,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、口眼、窝斜,脑动脉硬化,耳鸣、耳聋,偏头痛,帕金森氏病、脑萎缩。老年性痴呆。 针法:针尖嚮下沿皮下平刺1.2-1.5寸 胃叁针 穴组:中脘、内关、足叁里 部位:中脘,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 内关,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脘横纹上2寸, 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。 足叁里,见足叁针。 主治:胃脘痛、胃炎、胃溃疡、消化不良 针法:中脘、内关直针5-8分,足叁里直针1-1.5寸。 肠叁针 穴组:天枢、关元、上巨墟 部位:天枢,在腹中部,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 关元,在腹部,当脐中下3寸。 上巨墟,在小腿前外侧,当膝下6寸,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(中指)。 主治:腹痛、肠炎、痢疾、便秘。 针法:开枢、关元直针0.8-1寸,上巨墟直针1-1.5深 尿叁针 穴组:关元、中级、叁阴交 部位:中极,在下腹部任脉上,当脐中下4寸。 关元,见肠叁针。 叁阴交,见足叁针。 主治:泌尿疾病,腹痛。 针法:关元、中极直刺0.7-1.2寸,叁阴交直针1-1.5寸。 胆叁针 穴组:日月、期门、阳陵泉 部位:日月,在上腹部,当乳头直下,与第七肋间隙的交点,任脉旁开4寸。 期门,在胸部,当乳头直下,第六肋间隙的交点,任脉旁开4寸。 阳陵泉,在小腿外侧,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。 主治:胆疾病 针法:日月、期门平刺0.8-1寸(注意不要刺入胸腔),阳陵泉直刺1-1.5寸深。 脂叁针 穴组:内关、足叁里、叁阴交 部位:内关(见胃叁针)足叁针、叁阴交(见足叁针)。 主治:胆固醇增高,高血脂症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中风后遗证。 针法:内关直刺0.5-0.8寸深,足叁里,叁阴交均直针1-1.5寸。 阳叁针 穴组:关元、气海、肾俞 部位:关元(见肠叁针)肾俞(见腰叁针)气海在下腹部,当脐中下1.5寸。 主治:阳萎、遗精、不育。 针法:关元、气海直针0.8-1寸。肾俞直针1.2-1.5寸。 肠叁针 穴组:天枢、关元、上巨墟 部位:天枢,在腹中部,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 关元,在腹部,当脐中下3寸。 上巨墟,在小腿前外侧,当膝下6寸,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(中指)。 主治:腹痛、肠炎、痢疾、便秘。 针法:开枢、关元直针0.8-1寸,上巨墟直针1-1.5深 颈叁针 穴组:天柱、百劳、大杼。 部位:天柱,在颈部,大筋(斜方肌)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,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.3寸。百劳,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。大杼,在背部,当第一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主治:颈椎病、颈项强痛。 针法:叁穴均直针0.8-1寸深。不宜过深免伤内脏。 褐叁针 穴组:颧髎、太阳、下关 部位:太阳、下关(见叉叁针) 颧髎:童子髎直下,颧骨下缘凹陷中。 主治:颧髎:针0.5-1寸,针刺方嚮视褐斑多的部位决定 痿叁针 穴组:上肢痿:曲池、合谷、尺泽。下肢痿:足叁里、叁阴交、太溪。部位:曲池、合谷:(见手叁针)尺泽:上肢腕侧,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。足叁里、叁阴交:(见足叁针)。太溪: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。 主治:痿症:(肢体肌肉痿弱,无力、活动障碍)。 针法:诸穴均直针0.8-1.2寸,用补法,慢入快出,以针下热爲准,每次留针40分钟,行补法5次以上,亦可用电针连续波,频率细疏,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爲度。30次爲一疗程。 足智针 位置:涌泉穴爲第一针,趾跖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爲第二针(泉中),平第二针嚮内旁开一指爲第叁针(泉中内)。 主治:弱智儿童的自闭症,多静少动,哑不能言。 针法:均直针:0.5-0.8寸深。 踝叁针 穴组:解溪、太溪、昆仑。 部位:解溪,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,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。太溪,在足内侧,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昆仑,在足部外踝后方,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 主治:踝关节肿痛、活动障碍、足跟痛。 针法:均直刺0.8-1寸深 膝叁针 穴组:膝眼梁丘血海。 部位:膝眼,屈膝、膑韧带两侧凹陷中。梁丘,屈膝,在膑骨外上方二寸。血海,屈膝,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,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。 主治:膝关节肿痛或无力、膝骨质增生。 针法:直刺0.8-1.2寸。可加电针连续波,红外线,多罐法。 坐骨针 穴组:坐骨点、委中、昆仑。 部位:坐骨点俯卧位,在病者臀沟尽头部,以2、3、4、5指拼拢平放,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。委中,在腘窝横纹中点。昆仑,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。 主治:坐骨神经痛。 针法:坐骨点:用挟持进针法,以酒精棉球包裹3-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,露出针尖,垂直插入皮肤,过皮后,以左手指挟棉球、扶针体,左手捻针柄,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嚮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。委中、昆仑直针0.8-1.2寸。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,连续波,以病者能耐受强度爲准,留针30分钟,每5~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,可调2-3次。 腰叁针 穴组:肾俞、大肠俞、委中。 部位:肾俞,在腰部,当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开1.5寸。大肠俞,在腰部,当第四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开1.5寸。委中,在腘窝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。 主治:腰痛、腰椎增生、腰肌劳损、性功能障碍、遗精、阳痿、月经不调。 针法:均直刺1.2-1.5寸深。 手智针 穴组:内关神门劳宫。 部位:神门,在脘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。劳宫,在手掌心,当第二、叁掌骨之间,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。内关,在掌侧,腕横纹上二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。 主治:弱智儿童多动症,动多静少、癫痫、失眠。 针法:叁穴均直针0.5-0.8分深 肩叁针 位置:肩髃穴爲第一针,同水平前方二寸爲第二针,同水平后方二寸爲第叁针。 主治:肩周炎,肩关节炎,上肢瘫痪,肩不能举。 针法:针尖与穴位成90°角、直刺0.8-1寸。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手叁针 穴组:合谷、曲池、外关。 部位:合谷,在手背、第一、二掌握骨之间,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。曲池,在肘部、屈肘成直角时,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。外关,在腕背横纹上二寸,桡骨与尺骨之间。 主治:上肢瘫痪、麻痹、疼痛、感觉障碍。 针法:合谷、外关均直针0.8-1.2寸深。曲池直针1-1.2寸深。 定神针 穴组:印堂上0.5寸爲定神1针,左阳白上0.5寸爲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.5寸爲定神Ⅲ针. 位置:印堂,两眉间中点。阳白,眉上1寸直对瞳孔。 主治:注意力不集中、斜视、前额头痛、眼球震颤,眩晕,视力下降。 针法:沿皮下,嚮下直刺0.5~0.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、以防出血。 晕痛针 穴组:四神针、印堂、太阳。位置:太阳在颞侧,瞳子髎穴外0.8寸凹陷中。 主治:头晕头痛、头顶痛、偏头痛、前额痛。 针法:直刺0.5至0.8寸,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,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,可将针稍提高0.2寸即可,进针后不提插捻转,可用刮针 鼻叁针 穴组:迎香鼻通(上迎香)印堂或攒竹。 部位:迎香,在鼻翼外缘中点旁,当鼻唇沟中。攒竹,在面部。当眉头陷中,眶上切迹处,适宜慢性鼻炎。印堂,在额部,当两眉头中间。鼻通,在鼻部,鼻骨下凹陷中,鼻唇沟上端尽处。 主治:过敏性鼻炎、急性鼻炎、鼻窦炎、鼻衄、嗅觉障碍。 针法:迎香,针尖嚮鼻翼平刺5-8分,鼻通针尖嚮下平刺5分深,攒行、印堂、嚮下平刺3-5分。 突叁针 穴组:水突、扶突、天突。 部位:水突: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。之交点。扶突:喉结旁开3寸、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。天突:在胸骨上的正中。 主治:甲状腺肿大,甲状腺囊肿。 针法:水突沿皮嚮气管斜刺0.5-0.7寸..扶突:沿皮嚮气管斜刺0.5-0.7寸.天突:先进刺0.3寸,再将针柄提高嚮胸骨后斜刺0.3寸。诸突进行后不提插,只有捻针、或刮针留针30分钟 舌叁针 位置:以拇指一、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,拇指尖处爲第一针,其左右各旁1寸处爲第二、第叁针。 主治:语言障碍、发音不清、哑不能言。流涎、吞咽障碍。 耳叁针 穴组:听宫听会完骨。部位:听宫,在面部,耳屏的前方,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,张口时呈凹陷处。听会,在面部,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,下颌骨髁的后缘、张口有凹陷处。完骨,在后头部,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。 主治:耳聋耳鸣。 针法:听宫、听会张口取穴、直刺1-1.5寸深。完骨穴嚮前上方直刺1-1.5寸深,耳叁针针后均不提插,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。 面瘫针 穴组:1、额睑瘫:阳白、太阳、四白。2、口面瘫:翳风、迎香、地仓颊车互透、人中。部位:阳白、太阳、四白,地仓迎香见晕痛针、面肌针、鼻叁针。翳风:在耳垂后凹陷中。人中:人中沟上1/3与下2/3交点。 主治:面神经瘫痪,中风口眼歪斜。针法: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嚮前直刺0.8-1寸。人中嚮上斜刺0.5寸深。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,针刺后每5-10分钟,捻针一次,留针30-40分钟。 叉叁针 穴组:太阳、下关、阿是穴。 部位:下关:颧骨弓下凹陷中。阿是穴指叁叉神经痛的局部。太阳 主治:叁叉神经痛。 针法:各穴均直刺0.5-0.8寸深。可加电针连续波,留针30-40分钟。

靳三针疗法的临床应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相关文章

可能喜欢的文章

最新文章

  • 中西医育儿方式的差异_中医育儿手册_中医育儿博客王亚松
  • 靳三针疗法的临床应用
  • 交会穴的应用
  • 卫健委承认的针灸师证能不能针灸
  • 育婴师证可以做小儿推拿吗
  • 肱骨内外上髁炎.尺骨鹰嘴炎.网球肘肘部疼痛.关节活动障碍针灸治疗方法
  • 热敏灸治疗中风病(脑梗死)辨证取穴手法方法
  • 针灸取穴的诀窍和方法
  • 关于针灸的书
  • 中科院的针灸师证书有啥用途吗多少钱一个月
  • 心理咨询师证有钱吗能考吗
  • 针灸治疗经验穴配穴处方经验-程莘农教授
  • 汗证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法
  • 医院要营养师证是哪种类型
  • 四总穴歌是什么?_八总穴歌
  • 支沟穴准确位置图功效作用和针刺艾灸按摩推拿法
  • 经常做温灸有什么好处
  • 《新中医药法》中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如何考?内部讲话
  • 艾叶水的功效与作用
  • 播音主持培训师证有用吗多少钱啊一个月工资大概多少
  • 营养协会公共营养师证教材
  • 全国哪里有学针灸培训班多少学费
  • 生涯规划师证书怎么写的好看
  • 徐文兵饮食滋味全集文字版笔记
  • 小儿推拿有哪些注意事项?有什么禁忌?
  • 国际芳香理疗师证书怎么考取的呢多少钱一个月
  • 初级运动康复师证怎么考的啊多少钱一年啊
  • 心理咨询师证书资料有哪些要求呢怎么写的
  • 中医小白能考康复理疗师证吗多少钱啊一年
  •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.压痛穴在艾灸治疗临床上的应用
  • 免责声明: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(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/文章/评论/图片引用),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。若有侵权,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,可联系用户或本站,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
   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-2调理师证.理疗师证.健康管理师证.家庭教育师证.烹饪师证.食疗师证.药膳师证.心理咨询师证.康复理疗师证.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